熄灯一小时:更期待政府表态
5 posters
仁济“三 个 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会 :: 时政专刊版 :: 国内新闻
第1页/共1页
熄灯一小时:更期待政府表态
“熄灯一小时”成为全球铺开的请愿书,这样意义深远的活动,没有听到官方对此发出什么热切的声音。还是希望政府部门能有所表态,哪怕以一种非“官方”的形式。因为政府有责任提醒市民,爱护地球可是时时刻刻的事。
“熄灯一小时”就是一份请愿书
郭巍青 中山大学教授
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与澳大利亚悉尼市最先倡议的“地球一小时”(EarthHour)环保活动今年继续进行。参与这项活动的全球各个城镇、公私机构以及普通人,各自在当地时间3月28日晚8:30—9:30熄灭电灯一小时。“熄灯一小时”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动员方式,它传递一项倡议,即倡议所有的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为此事写过一篇评论,批评当时正在筹办奥运的北京对于此类活动不参与。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同,有很多令人兴奋的进步。香港、北京、上海以及国内多个城市和许多商业机构响应了这个活动,熄灯一小时。我所在的广州(正在筹办亚运会),没有见到政府的正式响应,但是我所在的大学,有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想不避嫌疑,为自己的学生多讲两句好话。在各种关于学生素质、经济危机以及就业困难的论述语境下,大学生被“型塑”成孱弱的可怜虫,他们当中很多人也被这样的论述搞得越过越没劲。我鼓励大学生参加类似“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就是希望也相信他们自己有力量,能找到资源与平台,重新成为引领观念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先锋。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若能看到青年一代更进步、更开朗、更先锋,才是最好的纪念。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不要忘记这句话。
说到创新,我愿重复去年已经说过的观点,“地球一小时”以及类似活动,是面向社会的创新。其意义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行动而体现高尚价值。第二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而产生变革效果。换言之,人人以举手之劳,网络式推进,用行动改变世界。
当然不是说,熄灯一小时,就可以把地球气候系统改变了或者挽救了。面对气候变化议题,实际上需要有三种创新。一种是政策创新和治理创新,政府要承担这个责任。另一种是技术创新,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市场与企业要承担这个责任。第三种是社会创新,例如改变某种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这里,作为公民的个人要承担责任。
回到中国情景,上述三个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的问题是,公民社会发育不良,公民的行动能力和“效能感”很弱。它导致大批人群在无力感与躁动感之间反复摆动,引发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之所以是创新,就是因为它为公民行动提供高尚价值与运作平台,提供杠杆支点与策略手段,使公民行动有可能“撬动”政府行动以及企业行动,并在三方之间建构良性互动,达成善治前景。从这种活动理念与活动策略来看,它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方面。
要明白这里的创新性与积极意义,不妨多看一个激进的行动案例。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准备扩建第三条跑道,绿色和平组织的英国分部认为此举将使希斯罗机场成为首屈一指的排放大户,抵消了此前的减排成效,于是发动抗议。他们在规划要修建跑道的地方买下一英亩土地,然后在网络上拆分“出售”。行动的目标是全球征集10万“地主”(无需个人出钱),迫使机场方面将来真的要征地时,会面对10万个谈判对手。
我的理解是,这一英亩土地等于是巨大的请愿书,每一个愿意买的人,相当于在请愿书上签名。请愿书与征集签名都是很老的方式了,现在借助于IT技术,居然能够在虚拟与现实的相互嵌入中开出新思维。先撇开其他的考虑不说,谁能不拍案叫绝,这是多么敢想敢做的巨大创意呢?
“地球一小时”的设计理念,也是如此。它要利用的资源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节约的动机,每个人都能做到熄灯一小时,这就够了,它极大地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通过网络联结,它就汇聚成了非常清晰明确的表达和诉求。“地球一小时”概念,因此也就成为全球铺开的请愿书,在这一个小时中愿意关灯,相当于在这份请愿书上签了名。我自己愿意签名,并相信,它也是留给后代的历史长卷。
熄灯一小时:希望政府能有所表态
魏晋
昨日,南方都市报头版有个标题是《今晚8:30,请熄灯》。这当然不是“天黑了,请闭眼”之类的游戏,而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至少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在3月28日晚上,从8:30开始熄灯一小时(最好把电器也关了),来表达对环保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昨夜的羊城,风雨交加,雾霭苍茫。8点半了,我从高楼侧身外望,也许是雨雾的关系,远处似乎灯光少了一些。而近处路边的那些霓虹灯招牌,依然闪亮刺眼。同样是昨夜,在首都北京,鸟巢关灯了,水立方也把美丽的灯光蓝衣暂时收起。在东方之珠香港,灯火辉煌的维港夜景虽然享誉全球,这一晚也决定暂停“幻彩咏香江”的灯光音乐汇演。就连富得流油的阿联酋首都迪拜,美轮美奂的帆船酒店也在8点半准时隐入了黑暗之中。那一小时没有灯光,可是,它们都是昨夜地球上最美丽的风景。
可是在我生活居住的广州,这个能源消耗巨大的南国都市,没有听到官方对“地球一小时”发出什么热切的声音。正如前几年的“无车日”,在这个城市也曾饱受冷遇。不过正如几天前一篇街谈所言,“全球熄灯接力,广州不会缺席”。昨夜广州有许多市民商家,在那一刻熄灭了电灯。虽然窗外风雨飘摇,任一点烛光为黑夜增添浪漫。或者,就让人在黑暗中静默,只要跟心爱的人紧紧牵手。
可我不免有点遗憾,这样意义深远的活动,我还是希望政府部门能有所表态,哪怕以一种非“官方”的形式。看看奥巴马总统每日里在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奔忙,可奥巴马夫人也没闲着,她开始在白宫种菜了。———白宫当然不会缺菜,可“第一夫人”不要玫瑰要生菜的举动,更能让美国人认识到危机深重,要共度时艰。
“熄灯一小时”就是一份请愿书
郭巍青 中山大学教授
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与澳大利亚悉尼市最先倡议的“地球一小时”(EarthHour)环保活动今年继续进行。参与这项活动的全球各个城镇、公私机构以及普通人,各自在当地时间3月28日晚8:30—9:30熄灭电灯一小时。“熄灯一小时”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动员方式,它传递一项倡议,即倡议所有的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为此事写过一篇评论,批评当时正在筹办奥运的北京对于此类活动不参与。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同,有很多令人兴奋的进步。香港、北京、上海以及国内多个城市和许多商业机构响应了这个活动,熄灯一小时。我所在的广州(正在筹办亚运会),没有见到政府的正式响应,但是我所在的大学,有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想不避嫌疑,为自己的学生多讲两句好话。在各种关于学生素质、经济危机以及就业困难的论述语境下,大学生被“型塑”成孱弱的可怜虫,他们当中很多人也被这样的论述搞得越过越没劲。我鼓励大学生参加类似“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就是希望也相信他们自己有力量,能找到资源与平台,重新成为引领观念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先锋。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若能看到青年一代更进步、更开朗、更先锋,才是最好的纪念。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不要忘记这句话。
说到创新,我愿重复去年已经说过的观点,“地球一小时”以及类似活动,是面向社会的创新。其意义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行动而体现高尚价值。第二点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而产生变革效果。换言之,人人以举手之劳,网络式推进,用行动改变世界。
当然不是说,熄灯一小时,就可以把地球气候系统改变了或者挽救了。面对气候变化议题,实际上需要有三种创新。一种是政策创新和治理创新,政府要承担这个责任。另一种是技术创新,例如使用清洁能源,市场与企业要承担这个责任。第三种是社会创新,例如改变某种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这里,作为公民的个人要承担责任。
回到中国情景,上述三个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的问题是,公民社会发育不良,公民的行动能力和“效能感”很弱。它导致大批人群在无力感与躁动感之间反复摆动,引发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心理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之所以是创新,就是因为它为公民行动提供高尚价值与运作平台,提供杠杆支点与策略手段,使公民行动有可能“撬动”政府行动以及企业行动,并在三方之间建构良性互动,达成善治前景。从这种活动理念与活动策略来看,它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方面。
要明白这里的创新性与积极意义,不妨多看一个激进的行动案例。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准备扩建第三条跑道,绿色和平组织的英国分部认为此举将使希斯罗机场成为首屈一指的排放大户,抵消了此前的减排成效,于是发动抗议。他们在规划要修建跑道的地方买下一英亩土地,然后在网络上拆分“出售”。行动的目标是全球征集10万“地主”(无需个人出钱),迫使机场方面将来真的要征地时,会面对10万个谈判对手。
我的理解是,这一英亩土地等于是巨大的请愿书,每一个愿意买的人,相当于在请愿书上签名。请愿书与征集签名都是很老的方式了,现在借助于IT技术,居然能够在虚拟与现实的相互嵌入中开出新思维。先撇开其他的考虑不说,谁能不拍案叫绝,这是多么敢想敢做的巨大创意呢?
“地球一小时”的设计理念,也是如此。它要利用的资源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节约的动机,每个人都能做到熄灯一小时,这就够了,它极大地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通过网络联结,它就汇聚成了非常清晰明确的表达和诉求。“地球一小时”概念,因此也就成为全球铺开的请愿书,在这一个小时中愿意关灯,相当于在这份请愿书上签了名。我自己愿意签名,并相信,它也是留给后代的历史长卷。
熄灯一小时:希望政府能有所表态
魏晋
昨日,南方都市报头版有个标题是《今晚8:30,请熄灯》。这当然不是“天黑了,请闭眼”之类的游戏,而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至少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在3月28日晚上,从8:30开始熄灯一小时(最好把电器也关了),来表达对环保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昨夜的羊城,风雨交加,雾霭苍茫。8点半了,我从高楼侧身外望,也许是雨雾的关系,远处似乎灯光少了一些。而近处路边的那些霓虹灯招牌,依然闪亮刺眼。同样是昨夜,在首都北京,鸟巢关灯了,水立方也把美丽的灯光蓝衣暂时收起。在东方之珠香港,灯火辉煌的维港夜景虽然享誉全球,这一晚也决定暂停“幻彩咏香江”的灯光音乐汇演。就连富得流油的阿联酋首都迪拜,美轮美奂的帆船酒店也在8点半准时隐入了黑暗之中。那一小时没有灯光,可是,它们都是昨夜地球上最美丽的风景。
可是在我生活居住的广州,这个能源消耗巨大的南国都市,没有听到官方对“地球一小时”发出什么热切的声音。正如前几年的“无车日”,在这个城市也曾饱受冷遇。不过正如几天前一篇街谈所言,“全球熄灯接力,广州不会缺席”。昨夜广州有许多市民商家,在那一刻熄灭了电灯。虽然窗外风雨飘摇,任一点烛光为黑夜增添浪漫。或者,就让人在黑暗中静默,只要跟心爱的人紧紧牵手。
可我不免有点遗憾,这样意义深远的活动,我还是希望政府部门能有所表态,哪怕以一种非“官方”的形式。看看奥巴马总统每日里在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奔忙,可奥巴马夫人也没闲着,她开始在白宫种菜了。———白宫当然不会缺菜,可“第一夫人”不要玫瑰要生菜的举动,更能让美国人认识到危机深重,要共度时艰。
关于“熄灯一小时”
犹记得3月28日那天,我们在QQ群上也发过类似呼吁大家参与到“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中,我觉得,这对于倡导节能社会,节约资源有着实际意义,而且这样也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离开电视,离开网络,可以好好地和亲人朋友享受这一个小时的关怀与温存,从新闻知道,国外的很多歌国家也都是加入这个绿色活动的,我们是该积极地回应并加入这样的队伍,可是对于郭巍青教授的“熄灯一小时”的请愿书,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上升到政府颁布明文规定的高度,这是我们自觉自愿要做的事,如果需要规定去督促实行,那么本身就失去了那份最初的美好愿景,所以,我觉得,“熄灯一小时”是需要一定程度上政府的倡导与鼓励,扥过的是需要我们社会的呼吁和动员,而我们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应该行动起来,并且不断延续下去!
呵呵,一口气说这么多,真不好意思!
呵呵,一口气说这么多,真不好意思!
彭翔翔- 会员
- 帖子数 : 3
注册日期 : 09-03-30
熄灯一小时
我比较支持不要政府参与,如果什么事都要政府来要求,那就失去了政府的真正意义,政府是对国家把持方向的。我们国家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是有素质的人,每个人的素质都在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洁茹- 会员
- 帖子数 : 6
注册日期 : 09-04-11
回复: 熄灯一小时:更期待政府表态
这之前,还真不知道哦有这事。我们得到这个消息也是通过电给我们的便利传播。这时代,电是不能离开一刻的,只是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浪费。
董梦倩- 一星会员
- 帖子数 : 14
注册日期 : 09-04-01
仁济“三 个 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会 :: 时政专刊版 :: 国内新闻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